本篇文章1350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斷定遇到過這種情形——甲方甩來一份商品參數文檔,要求你寫出"既有科技感又接地氣"的數據中心軟文。終局你憋出來的文案滿屏都是"聰明賦能""穩當堅固",甲方看完直搖頭:"這和隔壁公司的宣揚稿有什么差別?"
這就像給程序員講嘲笑話,雙方完整不在一個頻道。90%的數據中心軟文生效,都是出于沒找準真實痛點。比如說某云服侍商宣揚"99.99%可用性",但顧客真正焦慮的是:"臺風天斷電時,你們的備用電源能撐多久?"
客歲我給某國產服侍器品牌寫推廣稿,跟著工程師在機房蹲了三蠢才發現:他們引以為傲的液冷技巧,最打動顧客的不是節能數據,而是運維小哥再也不用穿棉襖值夜班——本來的風冷系統噪音大得必須穿厚衣服御寒。
商品中心三問法:
拿某數據中心的防震打算來說,與其寫"抗震8級",不如說:"客歲唐山4.3級地震時,咱們機柜里的水杯都沒晃一下"。
見過最失敗的軟文是列了20項技巧發明權,最后甲方只記著了"省電"。厥后咱們改造文案時算了筆賬:
假設某公司有200臺服侍器
傳統機房:
· 每年電費 ≈ 上海內環一套房首付(約200萬)
· 突發停電損失 ≈ 老板的邁巴赫掉河里了(單次50萬起)
采用XX節能方案后:
· 電費直接從霸道總裁變金融適用男(省40%)
· 備用電源夠全公司電腦同時玩《[原神](@replace=10001)》12小時
數據可視化技巧:
把"響應速率增強30%"改成"比競爭對手少抽2根煙的時間就能實現災備切換"
用成本對比調換技巧參數:"天天省下的電費夠給運維團隊每人加個雞腿"
客歲雙十一前,某電商平臺數據中心突然收到威嚇信。咱們以此事物為原型,寫了篇《黑客在鍵盤上敲下回車鍵0.03秒,咱們的防火墻做了什么?》,閱讀量暴漲300%。詳細操作:
故事化改造四因素:
這種寫法讓干燥的防火墻技巧變成了諜戰片,連甲方CEO都轉發到友人圈:"這才算是科技該有的熱度!"
我見過有深度的軟文是某IDC服侍商寫的《機房搬遷日志》,全程沒提技巧參數,就記載搬遷時怎么防止螞蟻爬進機柜、怎么用樂高教顧客理解模塊化打算。終局咨詢量暴漲,出于顧客突然發現:"原來他們連螞蟻癥結都斟酌到了?"
下次寫數據中心軟文時,不妨先把參數文檔鎖進抽屜。去機房聽聽運維職員的吐槽,看一看設畢喙嗇便利貼,那些甲方沒寫在PPT里的細節,才算是戳中顧客的真痛點。畢竟,能把干燥的UPS電源寫成保衛神的文案,才可能從競品堆里殺出血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