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17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上個月幫友人看后盾數據,好家伙!他拍的眼鏡展現視頻播放量還沒他家貓吃飯的視頻高。癥結出在哪?目的受眾壓根沒找對。別以為戴眼鏡的都是書呆子,當初抖音上的眼鏡黨分三大門派:
門派范例 | 特點 | 內容偏好 |
---|---|---|
時尚弄潮兒 | 18-25歲,月換三副墨鏡 | 明星同款、街拍搭配 |
社畜護眼族 | 25-35歲,天天盯電腦 | 防藍光、疲乏緩解功能 |
精致爸媽黨 | 40+,舍得為孩子費錢 | 兒童防近視、矯正鏡片 |
舉一個栗子,倘若賣老花鏡還找小年輕拍視頻,那就像給僧人推銷梳子——白費勁!南京的李姐就聰明,專拍廣場舞阿姨戴新款老花鏡打麻將的段子,三個月帶貨5000+副。
客歲刷到個爆款視頻至今歷歷在目:滑雪場里的蜜斯姐眼鏡起霧霎時,帥氣地甩出防霧鏡布。這條視頻給某品牌帶來230萬業務額,法門就是把商品塞進生涯場景。當初教你三招必殺技:
要說最絕的還屬成都的王老板,他在直播現場用錘子砸鏡片證實抗沖擊性,嚇得受眾直呼"別砸了咱們買還不行嗎",當天轉化率飆升40%。
找網紅帶貨可不是砸錢就行,得學學博士倫的套路。他們家客歲讓美妝博主戴著隱形眼鏡化冰雪妝,又找音樂人搞rap挑戰賽,硬是把醫療東西賣出了潮牌范兒。記著這三個篩選準則:
萬萬別學我誰人冤種友人,花三萬找搞笑博主賣老花鏡,批評區全在問"這眼鏡能噴水嗎"——人家以為是整蠱道具呢!
發現沒?抖音上賣得好的眼鏡店,客服都是段子手。有開銷者問"鏡腿能掰360度嗎",店家回"親親這是眼鏡不是體操鍛煉員",這條神復興帶來200+二次轉發。再教你個絕活:把常見癥結做成系列短視頻,比如說:
蘇州的周老板更狠,直接把差評做成改進vlog,反而收獲一波"真實堅固"的好評,復購率漲了25%。
別被表面的播放量忽悠,這幾個數據才算是中心:
最邪門的是廣州的陳姐,她發現每周四下晝3點發防藍光眼鏡視頻轉化最好——厥后才清晰,那會兒正是打工人最困最費眼的時間。
干了五年電商,眼看著眼鏡行業從實體店廝殺到直播間。要說心得就兩條:別把眼鏡當商品賣,要當化解方案推;別跟偕行比價錢,要和網民談愛情。你看博士倫客歲搞的滑雪音樂季,把隱形眼鏡和潮流生涯綁得死死的,這才算是高手玩法。下次再拍視頻前,先問一問自己:這條內容,值得網民放下吃雞的隊友來看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