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84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是不是以為招生海報貼滿墻也沒人看?客歲炎天,我親眼望見隔壁職校的李主任蹲在打印店改文案,邊改邊念叨:"當初的孩子,你跟他講師資力氣,他刷抖音去了"。今天就帶各位看一看,怎么用年輕人聽得懂的話,把專業招生軟文寫成爆款友人圈。
疑難:招生又不是追星,怎么吸引人看?
解法:把黌舍包裝成愛豆出道現場
客歲某高職用"開學第一天就簽就業左券"的標題,公眾號閱讀量暴漲300%。法門就是把終局前置,讓焦慮變期待(網頁1的就業遠景盤算)。
痛點:機器制造VS電競經營,哪個更酷?
轉型方案:
見過最絕的案例是汽車維修專業直播拆特斯拉,直播間當場收到23個預告名。專業冷弗成怕,就怕不會說熱梗(網頁2的差異化思路)。
迷思:實訓基地能比迪士尼好玩?
造夢指南:
某大專把烹調講堂搬進直播間,學生邊做菜邊賣貨,畢業時人均粉絲過萬。校園即片場,學生即主角(網頁6的場景化寫作)。
質疑:包就業是不是流水線打螺絲?
實錘盤算:
有家高職把校友提升途徑做成地鐵線路圖,紅色線路代表治理層提升軌跡,直觀得讓人想立刻買票上車(網頁4的視覺化表達)。
雷區預警:
近來刷到個反面課本:"挑撰咱們就是挑撰成功",批評區最高贊是"成功避開成功"。抽象承諾不如詳細場景(網頁2的文案優化提議)。
數據表現,Z世代平均8秒決議是不是持續閱讀,但優質新聞標題能讓停頓時長增強3倍。下次寫招生文案時,記得先把自己當成00后——刷到第5秒還沒看到爆點,武斷左滑退出。對了,據說今年有黌舍把招生簡章做成限量版潮玩盲盒,拆開就能掃碼報名,這波操作你看幾分?